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 墨坛文学网 https://www.22mt.org]
相邻推荐:元始源灭 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 清穿:四爷心尖就是我! 神秘医馆 蓄意勾引,桀骜太子爷沦陷掠夺 你有天眼不去赌石,又在乱看 兴风之花雨 贬妻为妾后,渣夫全家跪求我原谅 红警汉末 篮球大联盟 我靠摆烂带飞全宗门 燃烬 向往的宅村系统 重生撩上九千岁,夜夜交好孕 双宝出击:捡个爹地来溜溜 我只有初恋 替嫁你提的,我嫁顾总你哭什么 我带崽摆摊算命后,京圈太子爷跪求复婚 分手后,前任小叔将她宠上天! 舌尖上的妖管局 第一天骄苏月夕、主角: 秦方 苏如是、秦时记事秦时姬衡
造反,险些命丧于一个文弱书生之手,这个读书人什么来头?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他原本是一个不起眼的读书人,却凭借着一身智慧,担起了守城的重任,让燕王朱棣险些命丧铁门之下,被百姓赋予了“铁城”的称号。
那么,他和朱棣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本期视频我们就来了解,身为文弱书生的铁铉是如何让久经沙场的朱棣吃尽苦头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他刚一登基,便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于是,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于1399年起兵造反,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
最终,经过四年的战争,朱棣篡位成功,成为了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虽然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但他在此期间险些命丧于一个名叫铁铉的读书人手里。
对于一向善战的朱棣来说,这堪称奇耻大辱。
铁铉是今天的河南邓州人。他因为熟读经史,成绩卓著,被朝廷任职,早年受到朱元璋的器重。朱允炆继位后,将其任命为山东参政。
同年,建文帝下令让李景隆作为主将,率领50万大军讨伐朱棣。铁铉作为后勤官员,负责督运粮草。
然而,李景隆太不争气,在兵力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居然兵败白沟河,只能带领残兵退至济南城。而朱棣的兵马却是越打越勇,一路追击。
此时,铁铉正在外地为李景隆运输粮草。作为一个补给官,前线作战本与他并无太大关系,他也不会因为李景隆战败而承担责任。
但是,当他得知济南面临危机后,便立刻起身前往支援,并在沿途收拢那些被打散的士兵。
当时,有士兵询问铁铉:“身为武将的李景隆都被打得丢盔弃甲,你一个文官又如何抵挡朱棣的骁勇骑兵?”
铁铉却说:“作为在山东任职的朝廷命官,怎能任由燕贼妄为?如今济南有难,是要拼死守卫的。”身为文官,他却能如此铁骨铮铮。
不过,有人可能会认为铁铉再有骨气,终归是个文弱书生,面对常年征战的朱棣又能有何作为?但和其他文官不同,他并非只会纸上谈兵。他将在不久之后让朱棣吃尽苦头。
燕王朱棣之前在白沟河获胜后,一路南下,所过之处的官员纷纷望风而逃。有个叫高巍的朝廷官员不愿与其为伍,与正在赶路的铁铉途中相遇。
两人确认眼神后,便迈着坚定的步伐踏上了守卫济南的征程。可尴尬的是,当他们到达济南后,才知道李景隆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询问得知,李景隆退至济南城后,准备用剩下的10万兵马与正在追来的朱棣再战一场。结果刚一开战,李景隆便抛下大部队离开了济南,10万兵马损失惨重。
此时正在守城的是被李景隆埋没的将领盛庸。
他将和铁铉共同创造奇迹。朱棣原本以为可以顺利拿下济南城,却没想到铁铉紧闭城门。史书中有个“燕王善谋”的说法,朱棣在以往的战斗中常以谋略偷袭为主。
但这次面对全是残兵的济南,之前又击败了李景隆的大军,正是士气高涨之际,他决定来一次正面出击。
结果,铁铉和盛庸通过坚定的信念和得当的防守策略,多次打退了朱棣的进攻。朱棣三个月的猛攻不仅没有收获,还消耗了大量兵马,只能下令暂停进攻。
历史上有很多战士是通过地形优势取胜的。于是,朱棣对周围进行了勘察,最终准备决堤放水,冲垮济南。铁铉在危难之际想出了一条诈降计策。
他先是将计就计,让守城士兵在城墙上嚎啕大哭,制造全城恐慌的情景,然后又派人前往朱棣军营,假装投降。朱棣果然信以为真。古代的城墙是非常厚的,通过城门要走十几米的距离。
铁铉则利用这一点,在过道中间的顶部安装了一道铁门,只要朱棣刚一通过就立刻放下,将其困在城内。
朱棣原本已经信以为真,此法必然可行,但铁门下落的时间略微过早,恰巧砸到了战马的头部,朱棣被摔到了铁门之外,这才保住小命。经此一劫,回到军营的朱棣恨透了铁铉,决定直接用火炮炸毁济南城。
正当朱棣准备下令开炮的时候,铁铉又出了一个损招。
眼前的一幕惊掉了他的下巴:城墙上居然挂起了朱元璋的画像,旁边还竖立着多道木牌,上面一致写着“大明太祖”。朱棣为何会忌惮这一举动?
因为他起兵造反的理由是打着朱元璋留下的“擦边球”,声称朱允炆身边有了奸臣,是按照朱元璋留下的遗训帮助侄子铲除恶人。
但此时若是炮轰朱元璋的牌位,除了会留下对老爹大不敬的骂名,还会违背“清君侧”的理由,公然承认自己是个起兵谋反的乱臣贼子。
这变成了济南城的一道护身符。朱棣面对铁铉的损招,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准备撤兵回营。
可更让他意外的是,铁铉和盛庸居然还有后手。他们在朱棣部队刚一转头撤军时,突然带兵冲出了济南城。朱棣根本没料到对方会主动出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而铁铉和盛庸也确实够狠,直接把朱棣追出了几百里以外,还顺手收复了德州。自此,铁铉有了“铁城”的称号。
济南保卫战的胜利,可以说让南京朝廷重拾了自信,无疑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建文帝也终于做出了一次正确的任命,任命铁铉为兵部尚书,盛庸接替了李景隆的统帅位置。
朱棣并没有因为战败而失去信心,他认为铁铉和盛庸不讲武德,自己是因为大意才吃了大亏,而且他根本没把当上统帅的盛庸放在眼里。
然而,在之后的交战中,盛庸却成了朱棣最可怕的敌人,一场惨败即将来临。那么,在朱棣和盛庸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明朝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险些灭杀了后来的大明皇帝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盛庸】
他是燕王朱棣最恐惧的对手,从一个抱头鼠窜的小角色一战成名,成了对抗朱棣的主要统帅,几乎歼灭了燕军的精锐之师。
本期视频,我们就来了解靖难之役中一向被朱棣看不起的盛庸,是如何成为他的最强敌人的。
在上期视频中,我们讲过,在靖难之役期间,朱棣攻打济南时遭遇了第一次战败。他被读书人铁铉和并不出名的盛庸接连击败。
盛庸在之后因功接替了李景隆,成了对抗朱棣造反的统帅。朱棣虽然在济南遭遇了不小的挫折,还险些中了铁铉的诈降之计,但他的造反信心并未受到打击,甚至把刚刚成为主帅的盛庸视为无名之辈。
朱棣看不起盛庸也并非毫无道理。史料对盛庸的出身和籍贯没有详细记载。在济南保卫战之前,他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
例如,1399年建文帝派出老将耿炳文,在真定与朱棣开战,盛庸当时正是耿炳文手下的参军。然而此战耿炳文被朱棣大败,其军队3万多人被歼灭。之后,建文帝在大臣的建议下让李景隆接替了耿炳文。
1400年,李景隆率领50多万兵马在白沟河与朱棣开战,盛庸依然是作为参军跟随。可惜的是,李景隆在绝对的人数优势下遭遇惨败,这才带领剩余兵马逃至济南。因此,在朱棣眼中,盛庸成了一个不起眼的逃窜鼠辈。
然而,盛庸在撤退的途中也在不断学习,对朱棣的用兵之道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这才在济南保卫战中与铁铉共同将朱棣击败。
其实盛庸自己也很明白,济南保卫战的胜利有一部分原因要归于朱棣的轻敌。如果他与朱棣的骑兵正面交锋,胜算基本不大。
朱棣果然一回到军营就重整旗鼓,决定主动出击,先发制人。
他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