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 墨坛文学网 https://www.22mt.org]
相邻推荐:阴阳眼和天师小姐 迷糊的妈妈 青笙引(gl)正文完结 柯南:我真觉得米花町是天堂 天空不空 星晴 很淫很堕落(很纯很暧昧改编) 从弃婴到总裁 华丽美女团之某中学里的淫荡女教师 少女们的冒险记事 开局穿成富商独子,我教唆老爹造反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穿越深空之四个男人一台戏 鬼谷玄医戏花都 我创造了异常控制局 仙道一途 女友的出轨 就算世界冇童话 凛冬末日:全民避难所求生 重生之辅警的逆袭 第一天骄苏月夕、主角: 秦方 苏如是、秦时记事秦时姬衡
年
9
月
15
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现身浙江台州,参观
2024
年台州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现场,李书福用地道的家乡话与来宾交流,十分接地气。他的出现引发了广泛关注,人们对这位中国民营造车第一人的故事充满好奇。
李书福的创业历程堪称传奇,从
1982
年创业至今,他历经多次转型,涉足多个行业,最终在汽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吉利控股集团已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企业,旗下拥有众多国际化汽车品牌,李书福也成为了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他的故事,不仅是一部个人奋斗史,更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崛起的生动写照。
寒门少年的创业梦
1963
年,李书福出生于浙江台州路桥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寒。自幼,李书福便展现出了超出常人的商业天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小学时,别的孩子还在玩耍,他便利用暑假为生产队放牛,每天能挣
0。15
元,一个暑假下来,竟能攒下
6
到
10
元。这笔钱在当时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可不是小数目。初中时,李书福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三年的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路桥中学尖子班。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而来,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李书福的心也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高中尚未毕业,他便对学习失去了耐心,一心想要投身市场经济的大潮。这一想法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为此他没少受到惩罚。但李书福骨子里就有着一股倔强,一旦认定的事情,就非要去做不可。
1982
年,19
岁的李书福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机会。当时,他看到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照相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便萌生了开照相馆的想法。他向父亲借了
120
元,买了一台海鸥牌照相机,开始走街串巷为人们拍照。由于他服务热情,照相技术也不错,生意十分红火,很快就赚到了几百元。这几百元,就是李书福掘到的人生第一桶金。
初尝创业甜头的李书福,决定将照相馆升级,开一家正规的照相馆。但他没想到,照相行业属于特种行业,需要公安机关批准,而他没有特种营业执照,多次被相关部门教育与处罚。无奈之下,李书福只好关闭照相馆,另谋出路。
五金回收与冰箱制造的起落
关闭照相馆后,李书福将目光投向了五金回收行业。当时,台州的废旧电器市场十分发达,李书福发现从废旧电器零件中分离金属铜、银、金,进行家庭作坊式生产,效益相当不错。于是,他便一头扎进了这个行业。
但好景不长,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供应链竞争日益激烈,废旧零部件的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李书福意识到,这个行业已经没有太大的发展前景,必须再次转型。
1984
年,李书福偶然发现家乡生产的冰箱零部件销路很好,于是他再次开启创业进程,研究生产电冰箱配件。他和家中兄弟合伙,获批了一家名叫黄岩县石曲电冰箱配件厂的乡镇企业,21
岁的李书福担任厂长。在他的带领下,工厂发展迅速,产品供不应求。
1985
年,李书福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生产电冰箱。当时,国内的电冰箱市场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李书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1986
年,他组建了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生产
“北极花”
牌电冰箱。由于产品质量过硬,价格合理,“北极花”
牌电冰箱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工厂的年产值迅速超过千万,每天到工厂拉货的车子排起了长队。
然而,就在李书福的事业蒸蒸日上时,国家对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制度,民营的北极花电冰箱厂不在其列。这一政策的出台,犹如一记重锤,砸在了李书福的头上。面对无法改变的政策,李书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继续生产,属于违规行为;停产,则意味着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经过深思熟虑,李书福最终还是决定关闭冰箱厂。1989
年,他把全部资产送给乡政府,然后一身轻松地去上大学了。
装潢建材与摩托车领域的探索
1992
年,28
岁的李书福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创业生涯。当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口装潢材料在中国很受欢迎,装潢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书福看到了这个商机,开始研究生产装潢材料。他的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供不应求。
但好景不长,由于李书福的产品没有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很快就被其他厂家拷贝,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仿冒产品,价格战打得异常激烈。李书福意识到,这个行业已经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于是他再次选择了放弃。
在深圳学习期间,李书福花
6
万元买了一辆中华牌轿车。看着这辆车,李书福心中突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造车。但在当时,汽车行业还没有向民营企业开放,造车谈何容易。李书福没有放弃,他决定走迂回路线,先办摩托车厂。
一开始,李书福对摩托车一窍不通,但他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买来样车,拆掉后仔细琢磨其原理,然后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改良。1994
年,李书福在临海市征地
850
亩,打着造摩托车的幌子,筹建了吉利
“豪情汽车工业园区”。同年
6
月,他造出了中国第一辆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这款摩托车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但随着摩托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全国几十家摩托车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由于部分企业缺乏合规意识,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的局面,李书福的摩托车业务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李书福再次选择了退出。
汽车梦想的执着追逐
虽然在摩托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李书福的汽车梦从未熄灭。1997
年,李书福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决定进入汽车领域。当时,国内的汽车市场被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所垄断,民营企业想要进入这个领域,可谓难如登天。而且,李书福面临着诸多难题,如缺乏人才、资金、技术、设备,以及没有
“准生证”
等。
但李书福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以
“不低头、不认输”
的信念,开始了艰难的造车之路。技术欠缺,他就拆车模仿,四处求教;资金不足,他就厉行节约,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人才匮乏,他就自办吉利学院,培养自己的人才。为了获得汽车生产资质,李书福四处奔走,向相关部门表达自己造车的决心和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
年
11
月
9
日,原国家经贸委增发了一批汽车新车生产许可证,搭载着吉利自主研发发动机、金属冲压车身的
“吉利
jl6360”
终于榜上有名。这意味着在国家批准第一批轿车合资企业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