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 墨坛文学网 https://www.22mt.org]
相邻推荐:签到女角色 雾鸣山妖行 邪月神女 男配上位记 请在我凋零前杀了我 盛银集团 赘婿神皇萧凡龙妙音 火影:我影分身出个辉夜 道姑小王妃 缠情难解 穿越成哥布林后被圣母妈妈亲自培养成魔王 民俗从傩戏班子开始 肉身无敌的小智想成为宝可梦大师 综影视:花欲燃待君温 穿成反派,开局迎娶主角未婚妻 不负卿(强取豪夺丶精分丶高H) bg骨科短篇 无敌之我是触手怪 当我折辱清冷公子后 举世无敌后,嫂子跪地求原谅 第一天骄苏月夕、主角: 秦方 苏如是、秦时记事秦时姬衡
访(第1/2页)
晨光刚漫过画室的窗棂时,周苓就醒了。她翻了个身,看见陈迹正坐在床边,手里拿着块浅杏色的软布,细细擦拭着《隙光》的画框。松木画框的边角被他磨得光滑,昨日刚装裱好的水彩纸还带着点宣纸特有的绵柔气息,在晨光里泛着淡淡的米白。
“醒了?”陈迹抬头,指尖还沾着软布上的细绒,“再躺会儿,早饭还得等十分钟——我煮了南瓜粥,你爱吃的那种,放了点桂圆。”他放下软布,伸手探了探她的额头,指尖带着刚碰过画框的凉意,“昨晚没睡好?眼底下有点青。”
周苓往他身边挪了挪,脸颊蹭过他的袖口,闻到熟悉的雪松皂角味。“有点紧张,”她的声音还带着刚醒的沙哑,“老教授毕竟是‘新北方画派’的奠基人,万一他觉得《隙光》太‘轻’了怎么办?”她想起前几日在画派年鉴上看到的老教授作品——全是浓墨重彩的北方雪原,笔触苍劲得像寒风里的白桦,和她这株软乎乎的多肉,简直是两个世界。
陈迹笑了,伸手把她鬓边的碎发别到耳后:“你忘了?去年画派研讨会,老教授看了个学生的水墨荷花,说‘画里有气,比堆十层油彩都有劲儿’。他从来不在乎风格轻不轻,只在乎有没有‘心’。”他拿起旁边叠好的米白色针织开衫,递到她面前,“这件衣服衬肤色,待会儿展开画的时候,你站在光里,画也会更亮。”
周苓接过开衫,指尖蹭过布料上细密的纹路——这是陈迹去年在苏州给她买的,她说过喜欢这种软乎乎的质感,他竟一直记着。她坐起身,看着陈迹重新拿起软布,小心翼翼地绕着画框擦,连画框连接处的细缝都没放过。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把他睫毛的影子投在画框上,竟像是给《隙光》又添了层温柔的滤镜。
早饭时,陈迹没再提老教授的事,只给她碗里夹桂圆,说“补气血,待会儿说话有劲儿”。周苓小口喝着粥,南瓜的甜混着桂圆的香,暖得她心口发颤。她偷偷看陈迹,他正低头剥鸡蛋,指腹上还留着常年握画笔的薄茧,剥蛋壳的动作却轻得像在处理易碎的颜料管。
收拾画的时候,陈迹找了块厚厚的羊毛毯,把《隙光》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点画框的边角。“路上颠,别蹭着画纸,”他把画抱在怀里,像抱着件稀世珍宝,“我来抱,你手里别拿东西,轻松点。”周苓想接过一半重量,却被他按住手:“听话,你待会儿要跟老教授说话,保存体力。”
两人走在秋日的街道上,阳光把梧桐叶染成了金红,风一吹,叶子就像蝴蝶似的往下落,铺在地上,踩上去沙沙响。陈迹抱着画走在外侧,让周苓靠里走,偶尔有自行车经过,他都会下意识地把她往身边带一带。
“还记得你第一次跟我去见老教授吗?”陈迹突然开口,声音混着风声,格外温柔,“那时候你刚上大一,穿了件蓝色的连衣裙,紧张得攥着我的袖子,手心全是汗。”
周苓笑了,想起那天的样子——她跟着陈迹走进老教授的书房,看见满墙的画册,连呼吸都不敢重了。老教授问她喜欢哪个画家,她半天说不出话,还是陈迹帮她解围,说“这孩子喜欢看莫奈的光,总对着窗外的云发呆”。“那时候我哪懂什么光啊,”周苓晃了晃牵着陈迹的手,“都是你瞎编的。”
“才不是瞎编,”陈迹低头看她,眼里的笑意像融了阳光,“我那时候就发现,你看东西的眼神不一样——别人看云只看形状,你却看云底下的光,落在地上的影子。那时候我就想,这姑娘早晚能画出自己的光。”
说话间,就到了老教授家的巷口。巷子是老城区特有的青石板路,两侧的院墙爬满了爬山虎,深秋时节,叶子一半红一半绿,像打翻了的调色盘。老教授家的木门是深褐色的,门环是铜制的,磨得发亮,门楣上挂着块木牌,写着“墨斋”两个字,是老教授自己题的,笔力苍劲。
陈迹上前敲了敲门,铜环撞在木门上,发出“咚——咚——”的声响,在巷子里传得很远。没过一会儿,门就开了,老教授穿着件灰色的对襟衫,头发花白,却梳得整整齐齐,鼻梁上架着副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年轻人。
“陈迹,小周,快进来!”老教授笑着侧身,把他们让进去,“我今早还跟老伴说,你们该到了,粥刚热好,要不要喝一碗?”他的声音洪亮,带着北方人的爽朗,一下子就驱散了周苓心里的紧张。
院子里种着棵老桂树,金黄的桂花落了一地,空气里全是甜香。老教授领着他们往书房走,脚步稳健,只是上台阶时,陈迹下意识地扶了他一把。“不用扶,我还没老到走不动路,”老教授拍了拍陈迹的手,眼里带着笑意,“你们年轻人啊,就是心细。”
书房比周苓想象的还要大,两面墙全是书架,从地面顶到天花板,摆满了画册和手稿。书架上还放着些小摆件:一个缺了口的青花墨水瓶,一支笔杆磨损的狼毫笔,还有个小小的陶制多肉盆栽,叶片胖乎乎的,和她画里的那株有几分像。靠窗的位置放着张宽大的书桌,桌上铺着米白色的毛毡,毡子上还留着几滴未干的墨渍,阳光透过窗棂,在毛毡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把画展开吧,”老教授坐在书桌旁的藤椅上,指了指桌前的空地,“不用紧张,就当是咱们仨聊聊天。”
(本章未完,请)第54章拜访(第2/2页)
陈迹小心翼翼地解开羊毛毯,周苓伸手帮忙,指尖碰到画纸时,还是忍不住轻轻颤了一下。阳光刚好落在画纸上,浅杏色的底色瞬间亮了起来,多肉的叶片边缘泛着淡粉,像吸饱了阳光的露水,天窗漏下的金网在光里微微晃动,连画纸上的细绒都看得清清楚楚。
老教授原本靠在藤椅上,见画展开,慢慢坐直了身子,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眼睛,又重新戴上,凑到画前。他没说话,只是眯着眼,从画的左侧看到右侧,又弯腰凑近,手指悬在画纸上方,离多肉的叶片只有几毫米,却没敢碰。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直起身,转头看向周苓,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光:“这画里有股劲儿,很特别。”
周苓深吸一口气,双手轻轻攥了攥衣角,开始慢慢说:“画这幅画的时候,我总在画室待到深夜。有天凌晨,我抬头看见天窗漏下来的光,落在画架旁的多肉上——那株多肉是去年冬天买的,当时快枯萎了,我想着试试看,就放在窗边,没想到它慢慢长出了新叶。”她的声音一开始还有点轻,说着说着,就越来越投入,“我突然觉得,我们有时候就像这株多肉,身边有很多厚重的东西——比如传统的画派风格,比如别人的期待,这些就像画室里的油画布,很沉,压得人有时候不敢往前走。可就算这样,还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哪怕只是天窗漏下的一点点,也能慢慢生长。”
她指着画里的金网:“我用了掺金粉的水彩,不是想让它亮,是想让这光看起来有温度——就像不管遇到什么,只要心里有那束光,就不会觉得冷。”
老教授听完,点了点头,伸手轻轻拂过画纸的边缘,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画里的光。“你很有想法,也很有天赋,”他的声音里带着感慨,“前阵子,有个学‘新北方画派’的年轻人来找我,拿了幅画,画的全是白桦林,笔触跟我年轻时一模一样,可我看着就觉得空——没有他自己的东西。现在很多年轻艺术家都急于模仿他人,觉得跟着主流走就不会错,却忘了自己的本心是什么。”
他转头看向陈迹,眼里带着笑意:“陈迹,你教出了一个好徒弟,更是一个好搭档。当年你刚学画的时候,也有人说你‘不按规矩来’,放着好好的油彩不用,非要去试水墨和水彩的融合,我那时候就说,你这孩子心里有杆秤,知道自己要什么。现在看来,你不仅知道自己要什么,还能看见别人心里的光。”
陈迹笑了,目光落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