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文学网

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 墨坛文学网 https://www.22mt.org]

墨坛文学网>蜀臣

蜀臣

蜀臣

作  者:茶渐浓

类  别:军史小说

状  态:连载中

动  作:加入书架章节目录开始阅读

最后更新:2025-08-26 19:46:35

最新章节:说两句诸葛的剧情冲突

建兴二年,公元224年。蜀以大丧及南中叛,务农殖谷,闭关息民;丞相诸葛亮已开府权专,殚精竭虑,图报托孤之重。广汉郡什邡县郑家别园,一子负手而思… 蜀臣蜀臣全本TXT  蜀臣笔趣阁  蜀臣TXT百度  蜀臣百度百科  蜀臣 茶渐浓  蜀臣好看吗  蜀臣txt  蜀臣TXT  蜀臣TXT完本txt  

《蜀臣》说两句诸葛的剧情冲突

相邻推荐:夫人她又在虐渣了  天启大明  贤妃今天也在咸鱼  替婚入赘废物女帝,我的绝世武学终于藏不住了  名马美人  怎么就爱上了你  我在迪迦世界造EVA  恐怖复苏:我绑定了诡异模拟器  御兽:兽娘反噬?反手培养九天龙女!  废品大王的重生辉煌路  舔狗七年被踹,我转嫁正牌白月光  昼吻夜缠  尸族崛起:复仇之路  提结婚你装失忆,嫁大佬你又急眼  一人之下:我的内景通万界!  横推高武:从吞噬世界之龙开始!  儒道至圣:从替考书童到万国帝师  影像中的审判  顶流男团当保姆,疯批成员们被她钓成狗  渣夫兼祧两房又换孩,我撕他全家  第一天骄苏月夕主角: 秦方 苏如是秦时记事秦时姬衡

中未归,是故,丞相便将我当作可论计军国大事之人邪?

看罢东吴国书,郑璞心中且惊且喜。

恍惚之间,竟有心生一缕“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

随即微微垂头,敛容阖目,努力抑制心中窃喜,陷入沉吟中。

一者,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性情轻佻者,不堪任事。唯有不为外物而喜怒、见事举措冷静,持重且沉稳者,方能统观全局,做出最恰当的谏言。

另一,则是思虑着丞相诸葛亮,让他谏言东吴国书的隐意。

如何回复孙权,达治知变如丞相,焉能无决断邪?

且无需多虑,便知出兵策应,并不符合大汉的利益。

东吴与巴蜀两家和睦,不过是利益所趋,损己而利人之事,孰可取邪?

莫说今岁朝廷方动众南征而归,不宜再动刀兵。就算朝廷兵强马壮,亦不会为东吴作嫁衣。

丞相今以军国大事询于我,应是想看有无拾遗补阙之处吧?

抑或者是,丞相得闻独轮车之喜,见我恰逢其会,便生考校一二之心吧?

一番思罢,郑璞心中已然清明一片。

又将先前独坐小宅书房的静思,细细梳理了一遍,方抬头作礼,恭敬出声。

“禀丞相,军国大事,璞位轻人卑,本不敢有言。然,丞相有问,璞亦不敢不答。是故,璞斗胆,请姑妄试言之,如有悖论,还请丞相不责。”

“呵呵~~~”

闻言,只手轻揉着鼻根,缓解疲劳的丞相,不由失声而笑。

好一阵,方止笑意,摆了摆手,温和谓之,“子瑾性情,我早知矣。不必做谦逊态了,直言便是。”

呃........

于丞相心中,我竟已刚愎如斯邪?

顿时,郑璞脸生讪讪然,略作几声干笑罢,便敛容称诺。

“丞相,我大汉与孙吴已然誓盟,共抗逆魏。然,璞窃以为,我大汉伐逆魏之时,孙吴难北上;孙吴出兵之际,我大汉亦难共力。非乃不协心,盖因各据一方,地利及彼此所虑者不同矣。”

“哦?”

眸中闪过一缕异色,丞相脸上笑意更胜,将眉目间的倦色都驱逐了不少。

目光落在郑璞身上时,亦是欣慰且殷殷切切,“子瑾细言之。”

“诺。”

再度拱手,郑璞便开始口若悬河。

“彼孙吴,抗逆魏所倚仗者,乃大江天险之利。且南船北马之故,其水军异常精锐,若有征伐,必用其长也。”

“兵者,凶也,当未虑胜而先虑败。是故,孙吴出兵北上,常选夏秋多雨之时。待大江支流水系大涨,可供舟船长驱而入逆魏腹心之地,取‘则进可攻,退亦无忧’之慎也。”

“我大汉,则是大有不同。”

“璞与别部司马柳休然性情相契,尝得闻休然兄闲谈早年游历之言。谓蜀地出陇右之道,多处于雄山峻岭中,崎岖难行,且是栈道居多。士卒行军跋涉与粮秣辎重辗转,皆举步维艰,事倍功半。”

“因而,我大汉若出兵北伐,当首选春日动身,以图秋季得据逆魏之境,抢收麦粟以资军粮,就食于敌,减粮秣转运之困也!”

言至此,郑璞轻舒气,缓解一番疾言的口干舌燥,“是故,璞以为,我大汉与彼孙吴虽有盟约,然难协力也。”

“善!”

丞相听罢,拊掌而赞。

双眸之中,亦然丝毫不掩饰欣赏之色,“子瑾虽年齿不长,然胸中韬略,已不亚于幼常也!”

不亚于马谡?

听闻丞相之赞,郑璞不由双目发怔。

而丞相见他愕然,轻笑出声,说道,“南征归来时,我与幼常曾有论,孙吴与我大汉共襄伐逆魏之事。幼常昔日之言,与子瑾今日之断,几无异也!”

原来如此。

果然,丞相心中早有决断,此番只是有考校于我罢了。

心有所悟的郑璞,连忙拱手,口出谦逊言。

亦然,顺着心绪,郑璞还想到了更多。

如今的大汉朝廷,或无人会冀望过,与孙吴共出兵协力北伐。

抑或者说,丞相昔日力促与孙吴同盟,只不过是为了,巴蜀东南线无有外忧罢了!

毕竟,当年襄樊之战,关侯水淹七军,斩庞德虏于禁,困曹仁于樊城,威震华夏,逼迫魏武曹操议徙都以避其锐。

然而,孙权却是背盟,遣将吕蒙偷袭荆州。

以至关侯功败垂成,兵丧身没!亦让光复汉室之志,折戟沉沙!

虽说以利互盟者,利不谐则叛,乃是世之常态。

但,举大汉朝廷上下,谁人不心怀忌惮?焉能不防备,孙吴再得可趁之机?

互盟不犯,可也!

共抗逆魏,亦可也!

然,若想协同出兵而伐,还是莫作念想了吧。

至少,于今岁刚讨定南中叛乱的大汉而言,还是免了。

“子瑾才学虽捷于当辈,然不可自傲,须知骄者难久,矜者易颓。”

赞罢的丞相,亦不忘叮嘱了句,方出声道,“此间事了,子瑾且去署事吧。”

“诺。”

当即应声,郑璞连忙作礼,“璞谨记丞相教诲。”

只不过,他却是没有依言离席而去,乃是昂头,双眸灼灼而朗声请之,“丞相,璞尚有思未言全,还请续言之。”

竟未言全邪?

长眉高挑,丞相面露讶色。

随即,却是捋胡而笑,饶有兴趣的目视着郑璞,颔首而道,“可,言之。”

“谢丞相。”

再度拱手作礼,郑璞轻声谓之,“丞相,孙吴声称,我大汉只需遣偏师迷惑逆魏,策应一番即可。璞窃以为,不若允之,遣三五千兵马以往。待他日朝廷北伐之际,遣使让孙吴出兵策应,彼亦不可辞也。”

“哈哈哈~~~~~”

甫一听罢,丞相诸葛亮不由冁然而笑。

边笑,还边指着郑璞,佯怒而责,“小子之心,竟如此锱铢必较!委实狡诈之徒也!”

只是一番笑罢,丞相便作肃容,蹙眉而问,“子瑾,你可思过,我大汉若是出兵策应,其中有多少牵扯否?”

然也!

出兵策应,不仅仅是调动三五千兵马,佯作攻势那么简单。

其背后,所牵扯到的利弊,甚至能干系到汉、魏与吴三方未来数年的攻伐。

其一,乃是孙吴隐隐有嫁祸之心。

逆魏曹丕即位以来,好大喜功,倚仗地广兵多的优势,连年发兵伐吴不休。却是对巴蜀之地,熟视无睹。

流于表面的缘由,自是巴蜀闭塞,道路难行,乃易守难攻之地。

但若深究之,应是大汉连续经历襄樊之战、夷陵之战两场大败,又有南中诸郡群起叛乱,让逆魏曹丕觉得,巴蜀已苟延残喘,不足为虑!

譬如先帝刘备大行之年,逆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各作书,遣人送来成都,给已然开府治事、事无巨细咸决之的丞相诸葛亮。

书信所言,乃是陈天命人事,劝说丞相举国称藩。

若不是逆魏上下,皆觉得巴蜀已日薄西山,焉敢作书劝降邪?

不惧遗丑青史,为后人所笑邪?

而孙吴与巴蜀结盟,本有共抗逆魏之约。

如今,孙吴连年被攻伐,又见巴蜀好整以暇,自是不心甘的。

作书请大汉出兵策应,正是想让逆魏觉得,巴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