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 墨坛文学网 https://www.22mt.org]
相邻推荐:乡村透视神医 颜落陆成风笔趣阁完整版 神助:从无业游民到霸道总裁 南鸢沈修行笔趣阁完整版 孟窈方成朗笔趣阁完整版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一胎两宝,冷面大佬抱着娇妻狠宠 虞昭方成朗笔趣阁完整版 我跟极品娘把缺德奶奶嫁出去了 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 盛妍顾景祁笔趣阁完整版 人在异界,开局出卖100点良心 苏暖裴撤小说六男主恶毒雌性在星际多崽多福 穿越万界:神功自动满级 [综英美]论靠经营酒馆养成超英的可行性 庶女被贬妾?挺孕肚嫁权臣灭侯府 不要再打了我的爱情我自己选 书荒必看苏暖裴撤小说完整版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海贼×小动物√ 第一天骄苏月夕、主角: 秦方 苏如是、秦时记事秦时姬衡
你这忘恩负义的小人!
当年若不是我等支持,你能坐上这县令之位?”
刘茂才口不择言。
孙文远冷哼一声:“本官食的是朝廷俸禄,行的是陛下新政!
尔等若再冥顽不灵,阻挠国策,就休怪本官按《妨害新政律》行事了!
来人!”
他一声令下,更多的兵士从衙内涌出,枪尖闪烁着寒光。
强大的威慑力瞬间压倒了乡绅们的嚣张气焰。
他们看着那些冰冷的枪口,想起这位皇帝是如何打下江山的,如何踏平了倭国,气焰顿时矮了半截,只能色厉内荏地咒骂着,最终悻悻散去。
…………
半年过去,秋收时节。
曾经的佃户张老五家的院子里,堆满了金黄的稻谷。
他的妻子正在用新分到的石磨磨面,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
大儿子在县里的新办蒙学堂识字,小女儿在院子里追逐着几只鸡崽。
赵老根提着一条肉来看他:“老五,今年收成好啊!”
“老根叔!
快坐!”
张老五擦着汗,笑容灿烂,“何止是好!
交了皇粮,剩下的够全家吃到明年秋收还有富余!
娃能上学堂,隔三差五还能见点荤腥!
这日子,以前做梦都不敢想!”
“是啊,”
赵老根感慨道,“听说那刘茂才,当初闹得凶,后来见闹不过,乖乖拿了债券,好像投了城里新开的什么机器纺纱厂,据说也赚了钱,现在也不闹了。
陛下这招,真是……绝了!”
“陛下是真龙天子,心里装着咱老百姓呢!”
张老五媳妇插话道,语气里充满了虔诚,“要不是陛下,咱哪有这田地,哪有这饱饭吃?当家的,等卖了余粮,咱也请一幅陛下的圣像回来挂着!”
…………
县城茶馆里,人声鼎沸。
说书人不再讲才子佳人,而是拍着惊堂木,讲着“苏陛下智取银山”
、“新政惠民泽苍生”
的故事。
茶客们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朝廷用赎买土地的银子,又要修一条到省城的铁路哩!”
“可不是嘛!
以后咱这的粮食、布匹,都能更快运出去卖钱!”
“说到底,还是陛下圣明!
打了倭寇得了银子,办了工厂给了活路,现在又分了田地让咱安身立命。
千古以来,哪个皇帝能做到这样?”
“没错!
以前那些地主老爷,吸咱的血汗。
现在好了,陛下给咱撑腰,咱有自己的地,能给朝廷直接交粮,心里踏实!”
“要说有点怨气,也就是那些以前享福的老爷们了。
可陛下也没把他们逼上绝路,给了债券和出路,算是仁至义尽了。”
茶馆里弥漫着一种对现状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那位远在京城的皇帝近乎崇拜的感激。
土地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土地的重新分配,更是一种深刻的心理变革——百姓不再是依附于地主的佃户,而是拥有资产、直接向国家纳税的“皇民”
,
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前所未有地与国家、与皇帝个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改革的阵痛被迅速发展的工业和妥善的安置政策所消化,而它带来的巨大红利——农民的拥护、社会的稳定、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以及国家财政基础的巩固——正让这个新兴的帝国,根基变得越来越坚实。
苏渊的威望,在这场触及灵魂与利益的巨大变革中,非但没有受损,反而如同那秋收的稻谷,沉甸甸地、金灿灿地,达到了真正的顶峰。
…………
京城,文宣阁。
这里是新成立的“华夏宣传部”
总署,相较于六部衙门的肃穆,此处更显繁忙与……鲜活。
空气中弥漫着新印刷品的油墨味,墙上挂着巨大的宣传画草图——画面中央是苏渊身着戎装,手指远方,背后是喷吐烟烟的工厂和丰收的麦田。
几个年轻的文书员正抱着一摞摞刚印好的彩色画报匆匆穿行。
宣传部侍郎张谦,一个年富力强、目光敏锐的前翰林院编修,正恭敬地向苏渊汇报。
他手中展开的是一份刚出版的《京华日报》,头版头条用醒目的字体写着:“陛下圣谕:工业兴国,泽被苍生!”
旁边配着苏渊视察江南制造总局的木刻版画。
“陛下,”
张谦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按照您的旨意,各州府县的宣讲所都已建立,‘说报人’每日在集市、茶楼诵读《京华日报》及宣传部下发的文稿。
新编的《陛下颂》、《工业强国歌》已在学堂和工坊传唱。
还有这些画报,图文并茂,即便不识字的妇孺,也能看懂陛下的伟业和朝廷的恩德。”
苏渊接过报纸,目光扫过头版,并未停留太久,而是翻到了民生版块,上面刊登着新式纺织机如何提升效率、某地因兴建水库而免除旱灾的报道。
他微微颔首:“不错。
宣传之要,在于润物无声。
不仅要讲朕做了什么,更要讲百姓得到了什么,华夏因此强盛了什么。
要让每个人都觉得,他们的努力与朕的指引,与国家的前途,是紧密相连的。”
“臣谨记陛下教诲!”
张谦躬身,“如今民间舆论,对陛下的拥戴已达空前。
茶馆酒肆,乡间地头,百姓言必称‘陛下圣明’……”
苏渊抬手打断他:“朕要的不是虚言奉承。
你去吧,继续做好你的事。”
张谦连忙称是,退了下去。
苏渊信步走出文宣阁,并未摆銮驾,只带了两个便装侍卫,沿着京城新建的、铺着水泥的“永宁大道”
漫步走去。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人流如织。
叮当作响的,以蒸汽机为动力,轨道铺设于主要街道的大车,缓缓驶过,引来不少新奇的目光。
许多店铺的显眼处,都挂着官方发放的、印有苏渊肖像的宣传画,或是“陛下指引,工业强国”
的标语。
他走过一个街角,看见一群孩童正围着一个卖糖人的摊子,嘴里哼唱着:“苏皇帝,打东洋,赚了银子建工厂;机器响,粮食满,娃娃们有新衣裳……”
语调稚嫩,却字字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