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文学网

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 墨坛文学网 https://www.22mt.org]

墨坛文学网>四合院之1947我来了

四合院之1947我来了

四合院之1947我来了

作  者:十点饭的吃

类  别:言情小说

状  态:连载中

动  作:加入书架章节目录开始阅读

最后更新:2025-05-18 00:04:03

最新章节:第135章 味道

大四学生李天佑魂穿1947年北平城一个十几岁的小孩身上,不仅带着三个拖油瓶弟弟妹妹,还被白狗子追杀。意外发现所在世界是正阳门下小女人、情满四合院、新世界、潜伏、人是铁饭是钢等影视剧的世界。看他如何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过自己平凡的小日子。多女主,不种马。 四合院之1947我来了四合院之之1953  四合院之1947我来了全文阅读  四合院之1947我来了笔趣阁  四合院从1965  四合院1947我来了十点饭的吃  四合院之1947我来了免费  四合院之1947我来了作者十点半的吃  

《四合院之1947我来了》第135章 味道

相邻推荐:车祸苏醒后,女主只走事业线  传说中的九尾狐  风与林与火与山  草色渐青  年代:男主今天又被迫学种田了吗  将军夫人从不退缩  天都传  大明景泰:皇兄,我在现代留过学  一起长生不老,可好  洪荒:人在斩仙台,爆词条成圣  恶雌娇软,做美食馋哭全星际兽人  离了我,校花只能哭着下海还债了  偷听恶毒向导心声?哨兵们狂献媚  冥王夫他体弱易逝又争又抢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糖的幂次方  死遁归来,禁欲佛子为我带崽三年  穿成年代娇娇女,靠空间带飞全家  人在斗罗,开局被唐昊抛弃  梁人者说之二1996一1997  第一天骄苏月夕主角: 秦方 苏如是秦时记事秦时姬衡

如上学回来,李天佑一直想找机会跟徐慧真谈一谈新婚姻法的事,却不知道怎么开口,只能先行搁置。这一耽搁,难得的假期就结束了,李天佑又开始了运输队早出晚归的生活。

暮春的北平城飘着槐花香,田丹攥着公文包推开四季鲜的木门时,墙上的挂钟刚敲过七点。堂屋里暖黄的煤油灯晃着,酒客们的谈笑声混着锅铲翻炒声,让她想起苏州老家的评弹茶座。何雨柱系着蓝布围裙从后厨探出头,勺柄敲着铁锅沿喊:“田干部今儿来得巧,刚蒸了鲥鱼!”

“柱子又拿我当试验品?” 田丹笑着摘下围巾,露出里头的白衬衫领,“昨儿的腌笃鲜咸得我半夜起来喝水。” 话虽这么说,她还是熟稔地在老位子坐下,靠窗第二张八仙桌,桌面有道她等菜无聊时用钢笔刻的 “田” 字。

“冤枉啊,” 何雨柱端来青瓷盘,鱼鳞般的笋片间卧着条银光闪闪的鲥鱼,“特意托人从运河捎的鲜货,连鱼鳞都没刮,正宗苏州吃法。” 他往小碟里倒了点花雕,“尝尝我调的姜末醋,跟松鹤楼的比差不差?”

田丹拈起筷子夹起半片鱼鳞,入口即化的油脂混着酒香,眼眶突然发热。隔壁桌的酒客正争论米国佬掺和朝鲜的战事,她却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去得月楼,老爷子总说 “鲥鱼贵鳞,贵客贵心”。何雨柱在围裙上擦着手笑:“算你有口福,这鱼搁以前只能进资本家的肚子。”

“柱子这手艺,不该在饭馆当大厨,该去外交部掌勺。” 田丹舀了勺火腿笋片汤。何雨柱忽然神秘兮兮地凑近,“听说您在给解放军伤员做啥.....心眼......疏通?”

“心理疏导,”田丹的汤匙在汤面划出涟漪,想起那个总做噩梦的小战士,他袖口还缝着未婚妻的名字。“柱子,” 她轻声说,“要是您遇见整天绷着脸、吃不下饭的人,就多给他盛碗热汤,比啥药都强。”

吃完饭,田丹拿起包直奔后厨,何雨柱正用竹筷挑起一团面,对着煤油灯查看筋道程度。田丹抱着一摞公文包挤进来,身上还沾着街头宣传栏的油墨味:“柱子,苏联专家明天来咱区医院考察,点名要尝中国菜。”

何雨柱的面杖 “啪” 地拍在案板上,震得盆里的面团直颤:“可算逮着机会了,上次给钢铁厂的老毛子做饭,他却说咱们只会炖猪肉,气得我三天没睡好觉。” 他撸起袖子露出结实的小臂,“田干部,您说该露哪手?”

田丹拖过条凳坐下,公文包里掉出本《苏联烹饪指南》,封面贴着 “打倒美食特权” 的标语:“专家叫伊万诺夫,爱吃酸黄瓜,还说咱们的炒菜‘不够集体主义’。” 她用钢笔尖敲着案板,“得让他知道,中国菜里有哲学。”

何雨柱挠着后脑勺笑:“咱厨子哪懂哲学?不过要说酸,我这儿有去年腌的糖蒜;要说集体,烩菜最热闹。” 他忽然眼睛一亮,掀开墙角的大瓦缸,“瞧这坛虾酱,还是天佑哥从渤海湾带的,配窝头能香掉牙!”

田丹凑近闻了闻,虾酱的咸香混着发酵的微酸,竟与记忆中的苏州虾子酱油有几分神似:“柱子,您听说过‘和而不同’吗?孔子说的,就跟您这虾酱配窝头似的,看着不搭,吃着合拍。”

“嘿,您这文化人就是能掰扯。” 何雨柱往炉膛里添了块果木碳,火光照得他满脸红光,“那咱来个大杂烩怎么样?把豆角、茄子、土豆炖一锅,再蒸上玉米饼子,贴在锅沿上,这叫‘各有各的味儿,凑一块才叫香’。”

田丹笑着摇头,从包里摸出个铁皮盒,里头是她从南方带来的青红丝:“光有北方菜不够。您看这青红丝,甜的;虾酱,咸的;糖蒜,酸甜的。伊万诺夫要是敢说单调,咱们就用‘五味调和’怼他。”

何雨柱突然一拍大腿:“有了!我给您露道‘赛螃蟹’!用嫩豆腐炒鸡蛋,滴几滴香醋,您猜怎么着?比真螃蟹还鲜!再配碗小米粥,酸、鲜、软、烫,四味齐活。” 他越说越兴奋,面杖在手里转得像花枪,“对了,再来道‘佛跳墙’!把海参、鲍鱼、鸽子蛋煨得烂熟,让那老毛子知道,咱们的菜不光能吃饱,还能吃出道道来。”

田丹看着他发亮的眼睛,忽然想起在莫斯科进修时,导师总说 “食物是文化的镜子”。她翻开笔记本,在 “中苏饮食文化交流” 那页画了个火锅:“柱哥,要不咱弄个鸳鸯锅?一边辣,一边不辣,就像咱们和苏联,意识形态不同,可都奔着好日子使劲。”

何雨柱把炖菜的铁锅坐上火,蒸汽模糊了他的眼睛:“田干部,您说的这些我不懂,但我知道做菜跟做人一样......” 他往锅里撒了把葱花,香气顿时漫开,“甭管啥食材,搁对了地儿,都能出好味儿。就像您给解放军伤员做心理疏导,咱给人做饭,都是让人心里舒坦。只是这菜得取个什么名字呢?”

“群英荟萃!”这时李天佑推门进来,肩头沾着夜露,手里拎着个油纸包:“给丹姐带的糖粥,街角老苏州的摊子。” 他身后跟着二丫,举着个作业本:“田姐姐,这道算术题我算不出!”

田丹接过本子,随手几笔就在上面画了只小松鼠,尾巴还卷着一道算式:“你看,把白菜和萝卜换成小松鼠和松果,是不是就明白了?” 二丫眼睛一亮,拉着哥哥蹦蹦跳跳出去时不慎撞翻了醋瓶,何雨柱笑骂着拿抹布擦地,却在田丹递来的手帕里发现颗水果糖,上海冠生园的橘子味,是她托人从南方带的,“谢你的苏州菜。”

田丹望着跳动的炉火,忽然觉得眼前的厨子比任何书本都更懂 “和而不同”。窗外,月光给四季鲜的幌子镀上银边,她摸出钢笔在菜谱背面写:“烹饪即哲学,一菜一世界。” 何雨柱凑过来看,把沾满面粉的手指按在纸上,留下个清晰的指纹,那是比任何签名都更鲜活的 “中国味道”。

四季鲜的后厨里,煤油灯在风箱声中明明灭灭,何雨柱的鼻尖沁着细汗,手里的面杖在面团上压出均匀的纹路。田丹掀开铝锅盖,蒸腾的热气扑上她的镜片,露出底下焖得酥烂的东坡肉:“柱子,伊万诺夫说苏联人吃饭讲究‘标准化’,连土豆烧牛肉都得称克数。”

何雨柱 “哼” 了一声,把面团摔在案板上:“那叫吃饭?跟喂猪有啥区别!” 他抹了把额头的汗,忽然从灶台底下摸出个粗陶罐子,“您瞧这豆瓣酱,我搁了十八味香料,晒足一百八十天,每回下锅都得顺时针转三圈,这叫‘火候里的规矩’,这能标准化吗?”

田丹用竹筷蘸了点酱尝,咸鲜中带着微辣,尾韵竟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甜:“柱子,这酱里是不是加了麦芽糖?”

“嘿,您这鼻子比狗还灵!” 何雨柱得意地晃了晃罐子,“去年收的蜂蜜快过期了,我就着麦芽糖炒了三斤,没想到歪打正着。” 他忽然压低声音,“我爹常说‘做菜得留后手’,这酱就是我的‘后手’。”

田丹的手指摩挲着罐口的裂纹,想起档案里记载的 “大食堂标准化菜谱”:“柱哥,您说要是把您的豆瓣酱写成配方,能推广到全国吗?”

“推广?” 何雨柱把面团切成细条,“我这酱离了四季鲜的灶台就不是味儿。就像您给伤员做心理疏导,能写本书让人人都当大夫?” 他忽然笑起来,“不过要说推广,我倒想教苏联老大哥腌雪里蕻,冬天配玉米饼子,保管他吃得比伏特加还上头。”

田丹掏出笔记本,记下 “豆瓣酱配方:蚕豆、辣椒、麦芽糖、十八味香料”,忽然听见外头传来二丫的笑声。她望向窗外,李天佑正教小丫认菜单,煤油灯把三人的影子投在窗纸上,像幅会动的水墨画:“柱哥,您说伊万诺夫能理解‘妈妈的味道’这种事儿吗?”

何雨柱把面条抖进沸水,筷子搅出个漩涡:“他要是没妈,就理解不了。” 他往碗里浇了勺牛肉汤,“上回有个人跟我说,他娘做的手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