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 墨坛文学网 https://www.22mt.org]
相邻推荐:全民转职:开局偷取亿点属性,我即是神明 嫁给你爱的黄毛,妹妹怎么后悔了 神域星魂 背景太无敌,吓得系统连夜升级! 重生1979:开局迎娶落魄千金 靖康年:朕为大宋续命三百年 楠风思 宝可梦:开局绑定词条系统 重生:权利巅峰 今天的镇守府依旧和平 恋综上摆烂后,被国民女神倒追 重生大燕,女帝悔哭了 全民创世:我打造怪谈世界 749局秘闻档案 他对心动上瘾 墨阳商团 震惊!我的徒弟居然是女帝 玄学王妃算卦灵,王爷越宠越上瘾 灭我全族?弃守帝关,成混沌之主! 九天斩神诀 第一天骄苏月夕、主角: 秦方 苏如是、秦时记事秦时姬衡
0e“树皮?”
“这东西是树皮!”
朱元璋一开口,所有锦衣卫都被吓了一跳,他们基本上没过过什么苦日子,当然不会想到树皮也能做成馍馍。朱橚便笑着回答道。
“父皇还真是见多识广,这是榆树皮磨成粉,然后和面粉掺在一起蒸出来的。因为是给父皇吃,所以掺了面粉。要是灾民们吃,基本上就都是榆树皮了。但是这榆树皮充饥的效果也不错,缺点就是一棵树只有那么多树皮,吃光了树就死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然后尝了一口。虽然说这馍馍里面掺了一多半白面,但是口感还是有些粗,咽下去的时候有些费劲。不过却有一种不一样的香味和甘甜味道,让他回忆起了从前。
在朱元璋小时候,因为大元朝廷的苛捐杂税,以及一波又一波的天灾,他们只能说是勉强活着。当时榆树是个宝,基本上人们都回去扒榆树皮回家吃,有些人只是水煮一下就直接吃了,对他们来说,只要吃不死,只要能充饥,那就是好东西。所以现在来看,无论是他打击贪腐,还是朱标引进高产量的作物,以及朱橚的编书,都是为了底层百姓能更好的生存下去,说起来都是好事。
“这味道,可真熟悉啊……”
朱橚也听朱元璋说起小时候的事情,加上自己这段时间遇上过那么多的难民,自然也是深有感触。不过今天还是以介绍成果和吃饭为主,还是别怀念从前了。
“剩下也都是用葛根,菱角、莲子、燕麦等东西取出粉一起制作的。还是掺了一些白面,不然不好入口,但是这些东西,在大灾之年都是可以救命的。”
朱元璋点了点头,然后把手中的馍馍吃完。他可能想起从前,如果他的父母那一辈,能找到这些救命的植物,可能也不至于死得那么早。
“老五啊,既然榆树皮都来了,那应该还有那个吧?”
朱橚点了点头。
“不愧是父皇,确实有那个,马上就上来了。”
众人都是大眼瞪小眼,不明白这父子俩打的是什么哑谜。没等他们再多猜想,周王妃冯氏等人就端上来一盘翠绿的东西,上面还沾着一些粉末。
“果然是这榆树钱,这东西也是个宝啊,能当成菜来吃,粘上”
洪武年间,大明的江山在朱元璋的铁血统治下逐步走向稳固,然而这位雄主心中的忧虑却从未消散。为了深入考察各地的治理情况,也为了审视藩王们的动向,朱元璋决定开启一场巡查之旅,首站便是燕王朱棣的封地——北平。
朱元璋率领着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北平进发。队伍中有忠诚的禁卫、经验丰富的大臣,还有负责记录巡查情况的文员。他坐在宽敞的马车里,车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从繁华的中原大地逐渐过渡到北方略显粗犷的山河。朱元璋的眼神深邃而复杂,他深知这次巡查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朱棣封地的视察,更是对整个大明藩王体系的一种考量。
当朱元璋一行抵达北平城外时,朱棣早已率领着王府的官员、将领以及大批士兵在城外恭迎圣驾。朱棣身着华丽的王袍,骑在高头大马上,他的表情庄重而肃穆,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与紧张。见到朱元璋的车驾,朱棣迅速下马,快步向前,单膝跪地,高呼:“儿臣朱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元璋在侍从的搀扶下走下马车,他的目光扫过眼前的一切,最后落在朱棣身上,微微点头:“起来吧。”
进入北平城,朱元璋便感受到了一股蓬勃的生机。城中的街道虽然不如京城那般宽阔笔直,但却十分整洁,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其中,有挑着担子的小贩,有牵着孩子的妇女,还有行色匆匆的商人。朱元璋心中暗自点头,这北平城的繁荣景象表明朱棣在治理地方上是下了功夫的。
朱棣恭敬地陪着朱元璋,一边走一边介绍:“父皇,儿臣到北平之后,深感责任重大。北平乃北方重镇,是抵御蒙古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商业贸易的重要枢纽。儿臣首先注重民生,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如今,北平的农田产量逐年提高,百姓们衣食无忧。”朱元璋听着,说道:“民以食为天,你重视农业,这是正确之举。但也要防止土地兼并,莫让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接着,他们来到了集市。集市上热闹非凡,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朱棣继续说道:“父皇,儿臣还大力扶持商业。降低了商税,规范了市场秩序,使得各地的商人都愿意来此经商。您看,这集市上的货物来自天南地北,百姓们也能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东西。”朱元璋微微点头:“商业繁荣可带动经济发展,但也要注意物价的稳定,不可让奸商操纵市场。”
随后,他们前往军营视察。军营中士兵们整齐地排列着,个个精神抖擞,目光坚定。朱棣骄傲地介绍:“父皇,儿臣时刻不敢忘记边防之责。这些士兵每日刻苦训练,儿臣还请了各地的名师来教导他们军事策略。并且,儿臣注重兵器的改良,招募能工巧匠打造精良的武器装备。”朱元璋走进士兵队伍,仔细查看士兵的装备和训练情况,满意地说:“蒙古人虽暂时退去,但仍有卷土重来之心。你作为燕王,必须确保北方边境的安全。”
在巡查的过程中,朱元璋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朱棣的一举一动。他发现朱棣在士兵和百姓中的威望颇高。朱棣为人豪爽,对待下属赏罚分明,对待百姓也较为宽厚。这让朱元璋心中既欣慰又有些担忧。他深知一个藩王威望过高,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下可能会引发诸多问题。
夜晚,朱元璋在王府中单独召见了朱棣。房间里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烛光摇曳不定。朱元璋表情严肃地说:“棣儿,朕今日看了北平的情况,你确实做得不错。但朕要提醒你,你虽为藩王,却不可有非分之想。朕的江山不容许任何人觊觎。”朱棣赶忙恭敬地回答:“父皇,儿臣绝无此意。儿臣对父皇忠心耿耿,只想为大明守卫北方边境。”朱元璋盯着朱棣的眼睛:“朕希望你能心口如一。朕的儿子众多,每个藩王都有自己的职责。你要记住,你的一切都是朕赐予的,要懂得感恩和知足。”朱棣低头说道:“儿臣明白,儿臣定当谨遵父皇教诲。”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朱元璋继续深入视察北平的各个角落。他查看了北平的城墙,只见城墙高大厚实,城墙上的防御设施完备。朱元璋抚摸着城墙的砖石,对朱棣说:“这城墙是北平的重要屏障,要定期修缮,加强防御。”朱棣应道:“儿臣已经安排专人负责,定不会让父皇失望。”
朱元璋又去视察了学校。学校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学子们正在认真诵读经典。朱棣介绍说:“父皇,儿臣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在北平大力兴办学校,聘请有学问的先生来教导学子,希望能为大明培养更多的人才。”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教育乃立国之本,你做得很好。”
然而,朱元璋也察觉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他发现朱棣在北平招揽了不少文人谋士和能征善战的将领。这些人聚集在朱棣身边,表面上是为了治理北平、保卫边疆,但朱元璋担心他们会助长朱棣的野心。
一天,朱元璋突然召集了朱棣身边的部分谋士和将领。他坐在大堂之上,威严地审视着众人。朱元璋开口说道:“朕知道你们都是有才能的人,跟着燕王为大明效力。但你们要记住,你们的忠诚首先是对朕,对大明的忠诚。朕不允许有任何不忠的行为。”众人齐声回答:“陛下圣明,我等定当忠心不二。”
在巡查期间,朱元璋身边的锦衣卫也在暗中活动。他们收集着各种情报,包括朱棣及其身边人的言行举止、日常交往等。锦衣卫指挥使不时向朱元璋汇报情况,虽然目前尚未发现朱棣有明显的谋反迹象,但朱元璋心中的警惕并未放松。
随着巡查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