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 墨坛文学网 https://www.22mt.org]
相邻推荐:北齐不被骑 清穿:端淑贵太妃咸鱼躺赢了 我活一天就变强一点 哥布林,从刀剑砍到枪炮 无极! 剑道圣君 我的系统有妄想症:看啥都是上古至宝 姜家庄往事 全员虐她?惨死后乔小姐黑化了 人在修真界,吐槽出天地异象 叶大少,你挡到我的桃花了 踏破四海八荒 流动美食摊,全网对我又爱又恨! 封神之仙侠传说 老公出轨我离婚 贬妻为妾?我改嫁皇叔你疯什么 镜蚀纪元 藏孕肚和离,全王府跪求她回家 家养权臣,小渔女空间赶海赢麻了 赘婿无双 第一天骄苏月夕、主角: 秦方 苏如是、秦时记事秦时姬衡
,打小就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好在碰上了厉害的师父,学得一身好武艺,尤其是枪法,得了独门真传,那叫一个出神入化,学成之后,罗艺便流落江湖,四处闯荡。
那时候,江南还是南陈的天下。
罗艺来到江南金陵,正巧碰上了太宰秦旭,秦旭一看罗艺使枪,那手法、那气势,就知道这年轻人枪法超群,是个练武的好苗子,心里喜欢得不行,当下就把罗艺收到了自己麾下。
这太宰秦旭,膝下有一儿一女,大女儿叫蕊珠,模样俊俏,性格温柔;小儿子叫秦彝,字鼎臣,也是一表人才,英勇不凡。
秦旭看罗艺武艺高强,为人也正直,心里头就有了主意,寻思着把女儿蕊珠许配给他,罗艺自然是求之不得,就这样,罗艺成了秦旭的女婿,一家人相处得和和睦睦。
可这天下局势变幻莫测,当时北朝正是隋朝初年,杨坚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开疆拓土,统一天下。
杨林率领大军攻打南陈,南陈后主陈叔宝慌了神,赶忙派太宰秦旭挂帅出征,抵御隋朝大军。
战场之上,罗艺骑着高头大马,手持一杆“五钩神飞枪”,威风凛凛地站在阵前。
这一仗,他可打出了威风,凭着那出神入化的枪法,一口气挑落了隋朝的八员上将,就连隋朝有名的勇将靠山王杨林,也差点折在他手里。
罗艺那一滚手枪,快如闪电,杨林躲避不及,吓得脸色惨白,差点丢了性命。
隋朝的其他勇将,像韩擒虎、贺若弼、伍建章等人,也都被罗艺打得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隋朝大军无奈,只能撤回长安,暂时不敢再轻易进犯南陈。
秦旭打了胜仗,得胜还朝,心里高兴,就派女婿罗艺率领人马,渡过长江,反攻江北。
罗艺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越过黄河,一直打到了河北地界。
到了北平,罗艺决定先在这里歇一歇脚,想着要是南陈再伐隋,自己从北平出兵,正好可以前后夹攻,打隋朝一个措手不及。
这边秦旭得到消息,罗艺已经取下了幽燕九郡,心里头别提多欣慰了,他寻思着,得让女儿和女婿团聚,也好让罗艺在北平有个照应,便派人把女儿秦蕊珠送到了北平。
从此,罗艺在北平扎根,和南陈遥相呼应,日子也算安稳。
可谁能想到,没过几年,隋朝又卷土重来了。
杨素领着一支人马,从山东一路打到河南;隋帝杨坚自己也亲自率领一支人马,从山西打到河南,两路大军在黄河两岸会师,把罗艺的军队死死挡住。
与此同时,杨林又兵分五路,攻打南陈。
这一仗打得异常惨烈,南陈这边损失惨重,头一关马鸣关,总镇秦彝力战不敌,壮烈阵亡;第二关长春关,总镇程泽臣也没能守住,战死沙场;第三关寿春关,总镇宁禄臣同样没能幸免。杨林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了长江渡口。
南陈水军大帅定彦平,倒是个有本事的人,他把长江渡口防守得固若金汤,杨林的军队一时半会儿根本无法过江。
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三个多月,杨林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毫无办法。
最后,杨林想出了一个计策,他乔装打扮,白衣渡江,找到了定彦平,一番花言巧语,竟然说服了定彦平,让他献了长江。
这下,隋朝大军顺利渡过长江,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兵困金陵。
太宰秦旭眼见大势已去,回天乏术,心中满是悲愤,长叹一声,拔剑自刎,以身殉国。陈后主也没能逃脱,被隋朝军队俘虏,就这样,隋朝统一了南北。
后来,罗艺夫妇得知秦旭父子被杨林围困,最终战死殉国,秦夫人悲痛欲绝,一想起父亲和兄弟惨死的模样,就肝肠寸断,终日以泪洗面。
罗艺看着夫人如此伤心,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给岳父报仇雪恨,他咬咬牙,率领着幽燕九郡的铁骑,浩浩荡荡地出兵,兵伐中原。
罗艺的铁骑军那可真是勇猛无比,一路上过关斩将,锐不可当。
第一次打到石门镇,杀得隋兵丢盔弃甲;第二次打到河东,隋军望风而逃;第三次打到霍州,眼看就要兵临潼关。隋兵被罗艺的铁骑军打得闻风丧胆,一听到罗艺的名字,就吓得两腿发软。
隋朝这边急得团团转,最后杨林找到罗艺,好说歹说,答应让他自立北平王,在北平拥有生杀大权,隋朝调兵的时候,他听调不听宣,而且将来他要是有了儿子,还能世袭燕山公。
罗艺权衡再三,看着南陈大势已去,独木难支,再打下去也是徒增伤亡,便只好收兵,老老实实镇守幽燕九郡。
又过了两年,罗夫人给罗艺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一家人欢天喜地,罗艺给儿子取名叫罗成。
罗成打小就聪明伶俐,长得也是眉清目秀,十分招人喜欢。
罗夫人虽然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心里头还是时常惦记着娘家的弟妇宁氏和侄儿太平郎,不知道他们如今流落在哪里,是死是活。
一想到这些,罗夫人就忍不住伤心落泪,罗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总是想尽办法安慰她,还派出自己的心腹,四处打听宁氏和太平郎的下落,可找了好久,始终没有一点消息。
日子久了,罗艺也只能把这事暂时搁在一边,慢慢也就淡忘了。
这天,罗艺像往常一样,升坐银安殿,准备审理案子,底下人押上来一个配军,罗艺抬眼一看,这配军生得剑眉虎目,鼻直口阔,淡金脸膛,模样竟和自己的内侄有几分相像,再一瞧案由,说是锏伤人命。
罗艺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这事透着蹊跷,便开口问道:“你用的是什么锏?”
那配军回答:“瓦面金装锏。”
罗艺一听,又是一惊,心里头开始暗自琢磨起来,他想,这配军不仅姓秦,还使瓦面金装锏,莫不是自己苦苦寻找多年的内侄?可他又不敢确定,毕竟在这银安殿上,人多嘴杂,也不方便细问。
于是,他眼珠子一转,故意说看这配军面带病容,暂时押回牢城营,然后摆袖散殿,打算找个机会,私下里再好好问问。
罗艺回到书房,换上便服,坐在椅子上,从人赶紧端过茶来。
罗艺却无心喝茶,脑子里翻来覆去全是那个配军秦琼的事儿。
他心里犯起了嘀咕:要说这秦琼不是自己内侄吧,可他姓秦,还使着瓦面金装锏;要说他是内侄吧,可他的原籍又怎么变成山东了呢?罗艺越想越头疼,不知不觉就忘了去内宅吃饭。
罗艺每天散殿之后,要是没什么特别的事儿,都会在书房稍微歇息一会儿,然后就带着儿子罗成回到内宅,和夫人一起吃饭,这已经是多年的习惯了。
可今天,罗成在书房里左等右等,不见爹爹起身去内宅,心里虽然着急,可又不敢先走,只能在一旁干等着。
内宅这边,饭菜早就准备好了,罗夫人左等右等,不见北平王回来,心里觉得奇怪,就吩咐婆子说:“你们去请王爷进来用饭吧,怎么到这会儿还没见进来呢!”婆子们答应一声,赶忙去书房请罗艺。
不一会儿,婆子们回来了,跟罗夫人说:“夫人,王爷一个人坐在书房,一会儿低头,一会儿扬头的,嘴里还直嘟囔,也听不清说什么呢。我们去请,王爷就说知道了,一会儿就来。”
罗夫人一听,皱起了眉头,心里琢磨:“大概又是跟殿下生气了吧!殿下在那儿不?”
“殿下在那儿呢。”婆子回答道。
罗夫人叹了口气,说:“我去瞧瞧吧,准是又和我儿子怄气呢。”说着,站起身来,带着婆子、丫鬟,迈步往书房走去。
走到书房门口,就听见里边罗艺在那儿念叨:“姓秦?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