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 墨坛文学网 https://www.22mt.org]
相邻推荐:晚归 卸甲后我待字闺中 嫁纨绔 重生之拯救大佬计划 成何体统 魔鬼的体温 异香 始乱终弃高岭之花后 重生之女将星 穿成短命白月光后,和反派HE了 伪装学渣 娘娘福星高照[清穿] 权杖玫瑰[无限] 偷偷藏不住 将进酒 和虫族上将协议离婚后 我能听到凶案现场的声音[刑侦] 中世纪女领主 向师祖献上咸鱼 不夜坠玉 第一天骄苏月夕、主角: 秦方 苏如是、秦时记事秦时姬衡
三章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千里之外故人重逢
棉花胡同,山东菜馆。
自从老板钱帚儿跟道士五戒“私奔”之后,东府侯爷把这家分店交给了西四牌楼的山东菜馆,他每年收取房屋租金。
十四年过去了,这里的山东菜馆基本保持原样,锦衣卫按照抹儿的指认,在“坤”院挖出了一堆烧焦的骸骨,已经无法辨认了,也无法分开骸骨谁是谁。
吉祥只得命人将骸骨殓在一起,跟抹儿说道:“烧成这样,又过去了十四年,纵使宋慈在世,也无法确认这就是五戒和钱帚儿。除了这些,你可还有其他证据?”
十四年过去,抹儿已经从一个娇俏的丫鬟变成了成熟的妇人,她递给吉祥一封信件,说道:
“这是宁王写给东府侯爷的信。十四年前,西府侯爷挖地三尺找出来的那封其实帚儿姐姐伪造出来的,姐姐博才多学,惯会做这些,用一块萝卜就能照着刻章。”
“真正的信其实早就被姐姐放在秘密置办的宅子里,就是为了以防万一。姐姐是不会在这个每天都有客人进出吃饭的地方藏这么重要的东西。”
吉祥打开信件一瞧,宁王在信中大赞东府侯爷慧眼识珠,支持他的儿子当储君,将来若宁王的儿子继承皇位,一定会好好报答东府侯爷知遇之恩……
这封信就是张家的死穴啊!皇上其实并不在意所埋下来的残骸到底是不是西府侯爷所杀,但是皇上一定在乎张家当年支持宁王的儿子继承皇位!
这就是谋逆之罪啊!
吉祥看着箱子里烧的焦黑的骸骨,心道:五戒,你死的太惨了,我要给你报仇。
“因骸骨严重损毁,且已经过去十四年,无法确认死者身份,建昌侯拒绝承认他杖毙焚尸五戒和钱帚儿。不过,证人抹儿交给微
臣一封宁王写给昌国公的信。”
吉祥把宁王写的信交给了嘉靖帝过目。
果然,嘉靖帝看了之后,龙颜大怒,“传朕旨意,张氏兄弟,辜负皇恩,持强凌弱,里通藩王,革去爵位,将张氏兄弟下诏狱,严加审讯。”
吉祥和赵铁柱带着锦衣卫,去了张皇亲街,吉祥去西府逮捕建昌侯张延龄,赵铁柱去东府抓昌国公张鹤龄。他们是带着旨意来的,所以走的都是正门。
曾经他们都是家奴,只能走下人专用的后门。
西府,吉祥宣读了嘉靖帝的旨意,此时西府侯爷依然心存幻想,强撑住笑脸跟面色苍白的崔夫人说道:
“都是小人诬告,这些年,这种诬告我见得多了,最后都没事。锦衣卫只是带我去诏狱审问罢了,走个过场而已。这年头,朝廷有几个大臣没有蹲过诏狱?大部分最后都无事释放,有些人后来还入了内阁呢,何况咱们张家还有太后娘娘,你放心,我去去就回来,晚上回家吃饭。”
西府侯爷强作镇定的跟着吉祥走了。他并不知道,他这次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在监狱蹲了整整十四年!
根本没机会回家吃饭,吃了十四年的牢饭。
十四年后出狱,便是直奔西四牌楼的断头台,咔嚓一下,吃饭的脑袋都没了。
东府那边,赵铁柱也带走了昌国公张鹤龄。
张家兄弟一起下了诏狱,锦衣卫刚刚开始审问呢,张太后就脱簪披发,给娘家兄弟求情,“皇上,宁王假借哀家的懿旨,说哀家支持宁王监国,这怎么可能?哀家怎么可能造亲儿子的反?懿旨是假的,宁王写给哀家弟弟的信自然也是假的啊。”
此时芙蓉已经在宫中离世了,倘若芙蓉还在,定会劝张太后断臂求生,割掉张氏兄弟两颗毒瘤,保全张家其他人,但芙蓉已逝,张太后失去了这个智囊,除了用太后的身份逼皇帝退让,别无他法。
另一边,如意和胭脂安葬了儿时的玩伴五戒,吉祥和赵铁柱因忙着审问张氏兄弟,没有过去,抹儿和杨数两个都去了。
看到杨数和抹儿一前一后下了马车,杨数先下来,扶着抹儿下车,还说道:“娘子,小心点,下过雨,地上湿滑。”
如意和胭脂都惊呆了:这两人是何时在一起的?
难怪抹儿会在四小姐张功华和衍圣公的儿子孔贞干定亲之后敲登闻鼓告状呢!原来是为了怕打老鼠伤了玉瓶!
张功华是花椒的女儿,杨数舍不得伤了花椒妹妹的孩子。
自从杨数带着花椒的骨灰洒向大海之后,如意九年没有见过杨数。再次见面,杨数和抹儿已经结为了夫妻,是两口子了,两口子如今是游商身份,萍踪侠影。
至于抹儿和杨数如何走在一起,这又是另个故事了,他们是吉祥如意人生中的过客,吉祥如意又何尝不是抹儿和杨数的过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是自己故事的主角。
由于骸骨烧成那样,已经无法分辨谁是钱帚儿,谁是五戒,只能将骸骨葬在一起,死同穴,还请了和尚道士做法事,超度亡魂。
葬了五戒和钱帚儿,如意回到了井儿胡同的家里,刚一进门,如意娘就跟如意说道:“有客人在等你,是崔夫人,崔夫人还牵着一个小姑娘——是花椒生的女儿,叫做张功华,正在和庆姐儿玩耍,那孩子长的真像花椒。”
如意走进二门的院子,看到一个小姑娘和女儿正在玩踢毽子,你踢一下,我踢一下,那小姑娘俨然就是花椒小时候!庆姐儿和张功华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年纪一样,都是九岁,能玩到一起去,
崔夫人正在院子梧桐树下喝茶,笑着看着两个女孩玩耍,如意请崔夫人去屋里说话。
崔夫人看门见山,说道:“今天找你,不是为给我丈夫求情,他罪有应得。我们夫妻之间早就名存实亡,我父亲崔驸马和母亲永康大长公主都是支持皇上认自己亲生父母的,我也站在我父母这边。”
“这个案子是吉大人在审理,我只想知道,如今这个局面,我该如何保全家里无辜的人不被牵扯其中?尤其是四小姐张功华,她今年九岁,我亲手把她养大,不想让她去重复胭脂母亲的命运。”
胭脂的母亲原本应该是国公府的小姐……后来成了丫鬟,配给了看门小厮九指。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提起她,大家只知道是九指的秋胡戏。
听到窗外传来张功华爽朗的笑声,如意满脑子都是可怜的花椒!花椒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笑声!
看在孩子的份上……如意想了想,说道:“吉祥的公事,我不便参与,更不便说。我只是知道杀人偿命,冤有头,债有主,因果循环,善恶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此次锦衣卫只是按照旨意捉拿罪臣,旨意并没有抄家这一项,这表示朝廷看在崔驸马和永康大长公主的份上,愿意放夫人一马,张家在沧州老家是有祭屋祭田的,这些东西即使抄家,也不在抄没之列。”
“当年我给老祖宗当代笔,老祖宗要张家族长扩建祭屋,扩大祭田,为了就是这一天。崔夫人倘若能遣散众多家奴,带着全家退回沧州,住在祭屋,不再为罪臣求情,不给皇上添乱,两耳不闻窗外事,约束子孙,读书耕织,多做善事,或许,能度过此劫。”
张家子女除了如意亲手“送走”的张宗翔,其他都没有作恶。皇上只是对张氏兄弟不满,没有抄家,是看在张太后,崔驸马和永康大长公主的面子上。
但张家人若还想继续过着呼奴唤婢、前呼后拥的奢侈生活,就只能跟着张氏兄弟这艘破船一起沉下去了,神仙难救!
崔夫人说道:“多谢夫人指点,我明白了。东府那边我也会去说,他们愿意听我的就一起遣散家奴,回沧州老家,归于田园,老老实实过日子,倘若不听,那就算了。”
崔夫人是个爽快人,回家之后,立刻和东府的人商议,东府的...